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中材进出口有限公司!
快速通道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史学习教育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要义

来源:中国中材进出口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1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新的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中国自身实际这一实践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地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取得了人类历史发展上的辉煌成就。同时,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共同体精神血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红色文化基因共同交织作用于文化共同体的精神生长之中。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之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奋斗和建设理想社会的实践价值、实践目标、实践路径、实践动力的有机统一上。

树起价值航标

马克思主义在剖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内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实践路径。把人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劳动异化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以人的社会本质为核心的实践价值所在。马克思主义将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本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人作为承道整体的人本精神,在引领人们适应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价值上是相互贯通的。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引领人们在崇道、识道、得道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自然秩序、内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将唯物史观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对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和社会形态演进规律进行科学揭示,从而将人类自身寻求自由与解放之道呈现在世人面前。人类社会要从自在走向自觉,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投身科学实践,在遵循规律的过程中,将主观能动创造转化为改造客体的实践力量,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文明进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人类社会崭新的伟大实践,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格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人类自由与解放之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之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树立起了鲜明的价值航标。

迈向美好生活

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以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为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目标,不断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理想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达、人类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人类社会的实践自觉就在于主动克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所确立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寿康宁的生活信仰,在引领人们对生活实践目标的追求上是紧紧相连的。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生俱来,幸福生活需要人们的头脑和双手去创造,并且通过将个体融入社会,形成集体的生存力、创造力和发展力,以保障个体成员的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勤劳,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劳动既是物质财富之源,也是人生幸福之源,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将人类劳动作为价值源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榨取工人劳动剩余价值的秘密,在为资本主义社会敲响丧钟的同时,唤起了无产阶级的历史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投身社会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就是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文化精神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纪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征程上,只有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才能续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

创造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必然导致其灭亡的同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提升,人类社会形态必然从低级形态进入高级形态,但这一历史之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社会矛盾运动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而人们改造社会的自觉实践则体现在认识到这一历史之必然基础上的正确路径选择。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将生产关系主动调整到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态,是加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科学路径。马克思主义以公有制克服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人人为公、天下大同之“仁”的最高境界,在引领人们创造理想社会的实践路径上是相互促进的。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既是构建社会伦理秩序的道德倡导,又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实践,千百年来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美好家园的建设中来。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与社会主义先进制度力量汇集于一体,并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激发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解释世界的科学工具,而且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深刻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科学理论只有被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主体精神动能转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内化,在激发人们改造社会实践动力上是相互济成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修身作为人的社会实践起点,即“修齐治平”之始,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积蓄个体的精神内能,强调博学于文、择善而从。修身之目的不是个体的安身立命,而是在于兴邦,个体必须依循“修齐治平”之文化逻辑,以自身才学为建设理想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开创的伟大实践,始终将理论武装作为思想建党和发动群众的制胜法宝,以真理之光照亮人的心灵、凝聚前行力量,把共产党员的修身和党性锤炼、革命意志锻造、工作能力提升统一于群众路线的实践之中,铸就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形成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